绿色新闻网
  您现在的位置>> 新闻首页>> 学府人物

育人于山林——赵秀海

发表时间:(2018-05-08)

  如果再晚一些时日采访,林学院院长赵秀海又要变成“光杆司令”了。每年5月到10月,团队中的学生都会被他派到野外,身边就没有助手了。

 

  “野外实验发现问题和实验室发现问题是两码事。”赵秀海这话并不假。曾经有学生在长白山发现水曲柳雌树结实却长得快,雄树不结实反而长得慢,由此发现了雌雄异株植物的这种特殊现象,并进行了一系列槭树研究。

 

  这类和生产实践结合的问题,在文献中是看不到的。这也更坚定了赵秀海团队(以下简称团队)“育人于山林”的培养模式。

 

  守望与传承团队把野外科考称为“出外业”,而这一词汇几乎贯穿于每名成员读研生活的始终。被录取的研究生还未正式入学,就已经接到了团队出外业的通知。“出外业”的主要目的是采集数据。树木生长周期长,一年间的变化通常不大。“不同树种的光补偿、不同施氮浓度下苔藓植物的生长……今天跑一趟、明天跑一趟是很难发现规律的,需要长期定点观测。”赵秀海是这么说,也是这么做的。他30年如一日坚持带领学生深入东北天然林林区开展实验研究,每年在野外工作时间累计超过120天,获“国家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”称号。

 

  事实上,团队中的研究生们既是“守望者”,也是“传承者”。

 

  赵秀海告诉记者,学生毕业论文所用到的数据,可能只有一小部分是自己获取的,也许50%都不到,另外的数据则是使用前人留下的。“因此,每个人都是总体的一分子。”

 

  从2005年至今,该团队在中国国家尺度上建立了3条长期定位观测森林样带,分别是东北针阔混交林样带、中部油松林样带和西部云冷杉林样带,样地的规模与尺度等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。

 

  让学生健康成长野外5个月的经历比在校一年的所得都更弥足珍贵。实际上,在野外工作不仅仅是文献与课本对应上那么简单,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很重要。

 

  赵秀海曾经招了一名来自山东三本院校的硕士生,在赵秀海的指导下,这名学生一年之内就将长白山常见植物认全了,对不同植物的花期尤其感兴趣。她和同学一起向国内一知名学术期刊投稿,同学的论文不到一周就被拒稿了,而她的论文却在2个月后顺利地被接收。

 

  在野外工作一段时间,师生关系、同学交往比在实验室更亲密。“在野外沟通顺畅、不生硬,学生们的办事能力、自主性都得到了锻炼。”赵秀海说。

 

  学生们长期跟当地工人、农民打交道,性格越来越开朗。林场职工做了好吃的,有时也会给他们带一份。成天爬山锻炼,女生也不嚷嚷着减肥,一顿能吃下3个馒头。很多学生毕业后跟导师关系会慢慢疏远,但赵秀海和毕业生依然关系亲密。“实际上就得益于出外业。我给他们做红烧肉,他们都盼着我来。”赵秀海笑着说。

 

  不久前,该团队入选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”,这也是对于团队立德树人、敬业奉献的最好褒奖。

 

  国际会议“练兵”

 

  通过国际会议“练兵”,是赵秀海的一个妙招。

 

  依托于由北林大主办、赵秀海主编的期刊《森林生态系统(英文版)》(Forest,Ecosystems,2017年底进入SCI)和团队牵头举办的国际会议,已成为生态领域的一张学术名片。

 

  会议期间,他给研究生的任务是一对一全程陪同、野外基地现场讲解。一对一安排的是相同研究方向的专家与学生,给他们现场及日后制造更多交流的机会。而野外现场讲解“把一位牛人请来与让一群牛人在野外听你讲解,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。一个人的视角单一,一群人的思维方式、研究领域丰富,他们会从不同角度与学生交流”。

 

  “作为我国林业最高学府,只有为林业培养最高水平的人才,才真正地有希望。”(aly)

来源:北林报          作者:  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